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色数码产品拍摄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白色数码产品拍摄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5D4手动模式拍摄白色或者黑色景物时,还需要考虑白加黑减吗?
我的答案是:需要也不需要,要看何种情况,不能简单说“需要”或“不需要”。
为什么?因为5D4等一些单反相机即使是在“手动模式”下,也有测光指示。这是相机的基本功能,在没有自动曝光的胶片时代,就已经有了测光系统,只是现在有了自动曝光模式以后,一些小伙伴反而忽略了这一功能,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手动曝光方法(即自动测光,手动调整光圈、快门、感光度等曝光参数。当我们不使用相机的测光指示进行完全手动创作时可以说就“不需要”考虑什么“白加黑减”的问题;但要利用相机测光指示进行手动调整曝光参数时,就“须要”适当调整曝光参数即“白加黑减”。
首先要明白“白加黑减”的原意是什么?
所为“白加黑减”的意思是指在利用相机测光系统给定曝光参数的基础上,当拍摄大面积白色被摄体(如白雪)时应适当增加曝光量(1—2EV),否则白雪会被拍成灰雪;当拍摄大面积黑色被摄体(如煤矿区)时应在相机给定曝光参数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曝光量(1—2EV),否则黑炭会被拍成灰炭。
为什么在利用相机测光系统时要进行“白加黑减”呢?这里要从照相机的测光原理说起:世界上所有照相机的测光系统遵循一个原理,即,“以18%的灰***调再现测光对象”。这里的18%灰是按反光率来说的,即:100%,50%,25%,12.5%,6%,3%,1.5%。在这里反光率为12.5%即相当于中性灰。在PS当中相当于50%的灰。
那为什么不是“以12.5%的中性灰再现测光对象”,而是“18%”呢?因为世界上的白人和我们黄种人的皮肤比较接近18%的反光率。这个反光率为18%的灰我们也可以概略的理解为“灰”。那么这样我们就明白了,在照相机测光时,不管你的测光对象是“黑、白、灰”,都会给出的产生“灰”色的曝光参数。也就是说:不管我们的相机对准大面积的白色景物,还是大面积的“黑”色景物,亦或是“灰”色景物,按着相机测光系统给出的参数进行曝光都会拍成“灰”色景物。
依据上述原理,我们在拍摄一些黑、白、灰比较均匀的景物时,照相机就会给出比较正确的曝光参数,但是,当我们所拍摄的景物为大面积的“白”或大面积的“黑”色景物时,相机给出的曝光参数就会有误差,需要我们进行适当地调整,这个调整的方法和规律就是“白加黑减”。
现在回到上面的主题,到底需不需要进行“白加黑减”是不是一目了然了?
平常拍摄时动用“白加黑减”也好,“曝光补偿”也好,说法不同,但是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,就是在相机测定给出拍摄参数建议后,拍摄者本身根据阅读画面感受、自身创意要求,适当修整、调节曝光参数,从而得到拍摄者自身感到满意的曝光效果的过程。
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明晰一下。运用相机的各种模式进行拍摄,固然是依靠相机的测光、测算为基础,让相机给出拍摄建议参数;运用全手动M档进行设置拍摄时,其实也需要借助相机的给出参数建议,只不过是,对于相机的“建议”,你是否听取或者听取多少的差别。
第一、关于“白加黑减”。
“白加黑减”意思是说,面对场景的大部分,如果黑色的、暗淡的元素居于大多数,或者占据的画面的大部分,按道理说,相机应该作出正确的判断,但是,相机的判断也会出现偏差,对于这类特殊的情形,它的判断也会认为,当前的场景非常黑暗,现在所需的曝光应该比平时的标准提高一些,往往会自作主张,加大曝光,但是和人眼观感的要求相比,显然是“过虑”了,这时,必须借助于拍摄者的主观判断,将曝光参数适当降低,这就是所谓的“减”;反过来,对于特别明亮的场景,比如雪景等等,我们也有必要作出相反的修整,就是所谓“加”。
第二、“白加黑减”的手段。
具体实施“白加黑减”的手段也是包括两种途径。
途径之一,使用光圈优先、速度优先的那些“半自动”模式时。这个时候,拍摄者往往会通过试拍和阅片,及时作出判断,及时对曝光进行“加”或“减”。工具就是曝光补偿栏(也有人称“曝光表”)。
途径之二,使用全手动模式时。使用全手动模式时,想要进行曝光补偿,就不必借助于曝光补偿栏了,直接在速度、光圈或感光度指标上来实现。比如原来设定的一组参数:光圈5.6、速度1/100秒、感光度200,你只要在上面三项数据中,任意动用一项,通过一项指标的加或减,就实现整个曝光参数的增与减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色数码产品拍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色数码产品拍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